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, 2007的博文

一月的最后一天

多数人可能都会在岁末感慨良多。而我,虽然总是自诩对微观事物是敏感的,但在宏观上,却后知后觉。 今天是 2007 年一月的最后一天。大风降温,虽然只是农历十三,月亮却出奇的圆且明亮。这两天来似乎发生了很多事情。比如和 peach 的共进晚餐,听他难以掩饰雄心壮志地讲述 GameLoft 内部那如何活跃的公司文化;比如被人轮番问到未来规划;比如耳边越来越多的“作为一个男人,你应该如何如何”和眼泪;比如回想自己近三个月来一直做着很不感兴趣的事情,想尝试新东西却发现岁月催人老而带来的强烈的挫败感;比如重新拾起了本来也没什么用户的开源项目;比如本科的同学生了个可爱的女儿;比如老板把 MSN 昵称改成了三十而立…… 于是,在千头万绪中消沉,并觉得十分疲惫。突然间有点领悟了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”,却不得不感叹,做一个单纯的人为什么就那么难呢?

那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──观《The Devil Wears Prada》有感

The Devil Wears Prada,中文有译成“时尚女魔头”的,也有译成“穿 Prada 的恶魔”的,是题材难得一见的那种电影。 片中的女主角年轻,勤奋,相信每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,准备在这个社会上施展报复的学子都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。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她,而是片中的大反派──“恶魔” Miranda。 Miranda 精明、冷静、高傲,用英文来形容是“very aggressive”,按中文的习惯,则称其为“女强人”。这类人往往在某方面有过人的本领,并且为达成功绝不吝惜代价。这样的人或许商界很多,但是我只想到了两个人:林彪和我的导师。 我对林彪没什么研究。想到此人完全是凭对其以往的印象。比如影片“大决战”中所表现的他的冷静,以及对待部下的强硬甚至于冷血。 但是说到我的导师,就像极了 Miranda。无论是看人时那下滑一半的眼镜,还是每次谈话结束的“That's all”,使得在整个观看过程中,影片都令我处于深度的反省状态之中。毕竟当局者迷,很难想像,自己竟然几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(当然远没有影片描述的那么夸张)完成了两年多的学业。 但是,直到看过这部影片,我才真正明白了类似 Miranda 这类人的生存法则。他们刻薄,是因为他们对待自己也同样的刻薄。他们强硬,是因为他们对待自己也同样的强硬。这类人,绝不理会“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”,他们会固执的认为,我能做到的,所有人也都应该做到。这些人是生命中的强者,他们大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获得了很高的地位。但是他们在对待后来人的时候却更像是在报复社会,他们一定认为只有让后来人更加艰难才足以促成人类的进步。而且高高在上的生活让他们再也看不见草根的疾苦,于是一个又一个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在他们眼中变得如此合理。 之前看过一篇评论,说影片所反应问题的根本,在于人的价值取向。我很赞同。不能否认,人生大事不过“饮食、男女”,但却不能奢望,人人都如先贤般乐天知命,厚德载物。其实,真正乐天知命的人,又如何会去抱怨命运如此多舛,上天如此不公呢。那不过是一类人的生活方式而已,于我又何干呢。

注意DVD-R DL的兼容性

为了无冬之夜2的先睹为快,我终于决定要把这个5个多G的镜像刻到盘上,以便给硬盘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。 超过4.3G,就必须使用D9的刻录盘。于是,4张崭新的Ritek 4x DVD-R DL入手了,每张15元人民币。 但是,曾数次令我赞叹不已的先锋108BXL此时却无法识别DVD-R DL。 奇怪。明明记得,前阵子死党peach帮忙刻录的C&C十周年纪念版,虽然他用的是华硕的刻录机,但是就是108BXL换了个标而已。 于是上网查询。 先锋官方的说明 : ››For DVR-A03/DVR-A04/DVR-104/DVR-A05/DVR-105/DVR-SK12D/ DVR-A06/DVR-106D/DVR-S606/DVR-A06/DVR-106D/DVR-S606/ DVR-A07XLA/DVR-A07XLB/DVR-107AXL/DVR-107BXL/DVR-S706/ DVR-107D/DVR-107CHE/DVR-A08XLA/DVR-A08XLB/DVR-A08XLC/ DVR-108AXL/DVR-108BXL/DVR-108EXL/DVR-108/DVR-S806 Above writers are unable to write/re-write/record/re-record on the 4X-speed DVD-R DL media 原来相对于DVD+R DL,DVD-R DL是比较新的技术规范(大概是2004年底才成形),因此市面上大量的刻录机、光驱都无法识别DVD-R DL。即使就是我的2004年12月购买的108BXL,也还是无法识别DVD-R DL。而后来的109系列,也只有在刷新的最新的firmware之后才行。而之前我所使用的,一直都是DVD+R DL的盘片。 同一事物存在多种标准可以促进竞争,但会造成更多的混乱。比如DVD+/-R,以及未来的蓝光。而此刻,我也多少意识到当年秦王一统六合,“车同轨、书同文”的伟大之处了。

童年记忆──代价

很多时候,为了避免那些并不知晓的后果,人们会付出更大代价。这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后果充满了恐惧,而甘愿承受更大的、已知的代价。这样的桥段惯用于爱情悲剧当中,赚尽唏嘘。但我却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。 那是小学大概二三年级,我的家还在郊区,于是为了上学方便,我就寄宿在了外公家里。而这段故事,就发生在那段时候。 小时候我的身体条件很好,获得体育老师的垂青,而推荐我加入了区速滑队。因为在区速滑队的队员来自各个学校,我在那里的时间并不长,加上年纪很小,人又内向,因此并不知晓大多队员的名字。W同学便是我在速滑队一起训练的,来自同一个小学队友,我虽然记得他的面孔,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,便索性仍旧用W同学来称呼了。 那是一个冬季的中午,我照例回外公家吃午饭。路上,碰到了这位W同学走在我前面。那时的我天真的以为,在速滑队一起跑圈的同学,他应该会记得我,便从后面悄悄跟上去,推了他一把,然后快步向前跑去。 W同学愣了一下,然后立即向我追来。大家都是速滑队的,以跑会友,大概是我的初衷。两人你追我赶,跑了一大段路。快到外公家的时候,我慢了下来,想好好解释几句。 不料W同学似乎充满了敌意,以为我体力不支,立刻冲上来报一“推”之仇。我惊愕。没想到W同学下手竟如此狠重。一场不打不相识的英雄会很快演变成了街头小流氓的斗殴。我很后悔事情演变成这个样子,一边应付着W同学的进攻,一边大声解释。只是W同学似乎只记住了之前我那一推,而对此刻我的解释无动于衷。 那时的我戴着东北人民喜爱的厚棉手套,绿色的布面,除了拇指之外其余四指都并在一起,两只手套还用布绳连在一起,挂在颈上,以防丢失。在与W同学的缠斗中,那根布绳缠住了W同学的胳膊。 我急于结束这场无谓的打斗,试图将布绳绕下。此刻,W同学说话了。 “告诉你,我胳膊有伤,你这样缠我胳膊,我找你妈赔医药费去!”显然,W同学认定是我的所作所为是要把他缠的更紧。然后,他一手拽住了布绳,保持缠绕的状态,一手拉我,“走,找你家长去!” 我呆住了。我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就算是同学间的误会会扯到家长,更不会想到会牵扯到钱的问题。对于一个出生于只有八平方米平房的我来说,钱的震慑起到了关键作用。 于是,我做出了我认为是一生中最丢人的事情。 “好兄弟,有话好好说……”我几乎已经哭了出来,哀求他能不能使用其它方式来解决问题。“我家经济条件不好……”等等诸如此类,都被我说了出来。 “不行,就找你家

寻找ubuntu的菜单项

用惯了图形界面的人,一般都会用ubuntu自带的菜单编辑器来进行菜单项的编辑工作。进阶一些的用户,知道了菜单项都是对应.desktop文件,可能会更习惯通过编辑这些文本文件定制自己的菜单。事实上,不用图形界面,效率可能更高,对于系统的掌控感也更强。 但是今天要讨论的不是GUI与console之间的优劣。而是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,以免忘掉。 ubuntu是完全的多用户系统,因此,菜单项也并非仅存放于/usr/share/applications。位于这个路径的菜单项,会出现在所有用户的系统菜单里。 那么用户自己的菜单项呢?在ubuntu下,这个位置是~/.local/share/applications。不过遗憾的是,不同的发行版存放的位置 可能 是不一样的。比如Google Earth,安装的时候会在许多位置留下googleearth.desktop,其中一个位置是~/.gnome/apps。 其实,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,不应该构成对linux用户的困扰。想知道这些.desktop身藏何处,用简单的命令就可以使其现行,比如在~/下执行find . -name *.desktop。

ubuntu edgy下寻回eth0

从dapper开始,ubuntu就在我的n600c上跑的挺好,自打更新到了edgy,原来屏幕亮度无法调节的问题也解决了(这期间摆弄过一阵ati的驱程,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),唯独cpu不能动态调节频率,不过问题不大。 近日又淘到一台n620c,因为懒得重做系统,琢磨着把原来n600c的硬盘直接插上去,或许能用。之前只在很久以前干过让windows在不同的机器上启动的事,印象中毛病多多。不知道linux会怎么样。 从n600c到n620c,cpu从p3m 1.2升级成了pm 1.4,显卡还好,从mobility radeon m6 ly升级为mobility radeon 7500,但是屏幕分辨率从诡异的1400*1050恢复为了标准的1024*768,其他如网卡、modem、声卡,也都随主板换掉了。说实话,这样的迁移,还真是让人捏一把汗。 不过linux总能给人惊喜。硬盘换过来之后居然一次启动成功,顺利进入x!重新改了改xorg.conf,心中暗喜大功告成,迁移竟然如此简单。 未来的几天,发现新的n620c网络好像总是不很正常。原来是用laptop-netconf做的自动识别网络环境,但是好像失效了。检查发现,n620c的网卡被识别成eth1,而eth0不见了…… 于是开始漫长的折腾:配置opts,将设备定为eth1,结果还是不太正常,改用whereami,发现几乎所有的脚本都是将eth0作为本机网卡处理的,eth1更多情况下被认为是无线网卡。 看来找回eth0才是正道。eth*设备位于/sys下,这里的东西最好不要自己动,幸好一般情况下也动不了。 这里,grep显出了威力。在/etc下,grep eth0 *,结果发现iftab文件有这么一行: eth0 mac xx:xx:xx:xx:xx:xx:xx arp 1 ft,原来是ubuntu将eth0和网卡的mac地址绑定了!修改/etc/iftab,将该行注释,重启系统,eth0回归,一切正常。

所谓“迷信”

现代世界是西方科学文明所主导的世界。仿佛当不再有宗教的火刑时,所有的认知就都被统一到“科学”的范畴,而其他一概沦为“迷信”。 2006年是值得记住的。这一年,有教授撰文号召大家摒弃中医,有电视台作关于“伪科学”的节目而导致正反双方发生肢体冲突。 关于哪些具体的命题是不是科学,或者“伪科学”的提法是否正确,我们暂且不论,但是在今天文明开化的“科学”时代,人们的对待事物的态度,却真的值得检讨。 有句格言(原谅我实在无法记住出处),妨碍我们获得真知的,并不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,而是那些我们百分之百确信的东西。 如此而已。无论今天我们人类的文明多么发达,我们仍旧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,回答所有的问题。“五十步笑百步”,相比于黑暗时代的地球人,我们只是知道的比他们多一些,而没有质的区别。因此,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现象没能解释,还有一个问题没能回答,人类就应该保持 谦逊 的态度,承认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。 老子倡导“人法地”,是要人类拥有博大的胸襟,效法大地一样“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”,生养万物,生万物而不占有,养万物而不主宰。面对我们未知的理论,甚至无法理解的理论,都应该更加宽容。 永远不要过于自信于已有的所知。如南怀谨先生所言,这种自信才是真的迷信,迷于自信,更多的情况下,是迷于无知。 倘若今天的我们不够聪明,以至于怀疑先民曾经留下的传统文化,那么,也清宽容一些,让更加聪明的后世能够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。说到这里,其实宽容不也是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