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机器

1988 年前后,我小学二年级刚开始接触电脑那时候,学校里还是 Laser 310,接一台普通电视做显示器,代码在上面的效果惨不忍睹,键盘手感肉乎乎的,很有后来按惯了 XT 的机械键盘突然改成电容键盘时候的那种感觉。

后来四年级再进学校微机组正式学习编程的时候,机器已经是清一色的 Apple IIe 和中华学习机了。Apple IIe 的 8 位 6502 的芯,性能实在是有限,估计和当时广泛流行的任天堂红白机也就一个档次。

1991 年底,我伟大的父亲母亲掏出了 2500 块血汗钱(那个年代确确实实都是血汗钱),委托大舅从北京背回了生命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,一台 IBM PC XT 兼容机。NEC V20(一种 8088 兼容 CPU,似乎性能还要高点,可以参考 wiki)的芯,板载 1M 内存,双 360K 五寸软驱,某 SiS 芯片的 8 bit ISA MDA/CGA 兼容显卡,在当年我周围还都是 Apple IIe 的吉林显得如此超前和陌生。这也是我生命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台电脑,自带的机械键盘质量很好,一直服役到 486 时代,清脆的响声曾经是狭小居住空间里母亲很为头疼的声音,在我听来却堪比交响乐,时至今日仍旧非常怀念。

或许正是有了以上这样的经历,让我对老机器有特别的偏爱。虽然老机器可能无法运行当下最流行的操作系统,更不要奢望拿来享受最先进的娱乐软件的声光效果,但在我眼里,老机器并不是垃圾,它们仍然有可以发挥价值的空间。就像我现在每天不能离手的这台老本,经典的 Compaq N410c,配置虽然只有 P3 1.2G/512M/30G/ATI M6,但是,我很喜欢看他跑 linux,它是我每天工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。我甚至喜欢让这块 M6 欢快的(哦,应该说是吃力的)跑 compiz,很多看过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样的配置能够达到这样的运行效果。

喜欢 DIY 的人,引以为傲的不应该只是令人眼热甚至咋舌的豪华配置,而是最大限度发挥已有设备的价值。毕竟前者更多依赖资本,后者才更体现技术实力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