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制空气净化器

2009 年从东京回国,很大程度上因为习惯了日本的蓝天绿树,选择了杭州。而这些年,杭州的空气质量也每况愈下,每年总有些日子让人干脆忍无可忍,冬季尤甚。

于是准备上空气净化器(下简称空净)。出于懒,开始都是在找成品。由于去年底的空气实在糟糕,性价比稍微好点的空净基本都脱销,包括小米,352。于是双十二的时候按性能价格颜值综合排序败了个 IRIS

结果被无情的打脸。虽然觉得就是个带感应器件的风扇没什么大不了,但是 IRIS 这台在工作了一夜之后电机还真就出问题了,低速时候噪音巨大,跟商家扯了半天,最终录了段视频过去给他,终于同意退了。

而此时连 FFU 都普遍从不到 1k 涨到 1.5k 左右。原本就觉得家里搞这么个巨大暴力的家伙有点不合适,现在更加没兴趣了。

于是参照 Mr工匠的博客,DIY 一台。先晒个完成图(后面三根天线是藏起来的路由器)。

风机用的绿岛风 BPT15-44J65,风量 390 立方米每分钟噪音 42 分贝,直接放在客厅运行起来的声音还是不能忽视的。对噪音敏感的同学可以考虑更小的型号。这毕竟是设计会被装修隐蔽起来的东西,所以很多装配细节跟成品的家用电器没法比。不过核心电机用了这么久以来非常 OK(真是被 IRIS 伤到了)。

忘了说,这种风机是没有插头的,需要自己配一个。而且本身配的电源线也不长,有需要的同学需要自己加长(接线的话我觉得这东西还是不错的)。


主滤材 HEPA 板用的是这家,倒不是说这家的东西有多好(事实上 HEPA 的水也比较深,在我朝除了对价格完全不敏感的食物链顶级商家,其他人大都不会说自己卖的东西是什么等级,原因你懂的),纯粹是因为尺寸恰到好处。风机是 311mm 的方形开口,这家的 HEPA 是 305mm 的方形。

之所以没有纠结 HEPA,是因为看到工匠的博客里提到了静电滤布,原理是“藉由兩種不同的纖維,在高速摩擦下產生電荷轉移,形成靜電強度大且持久的靜電棉”,说得通。

于是过滤部分就配齐了,晒一张全家福。最下面是随 HEPA 送的初滤,只能挡挡肉眼可见的大团灰尘;中间的静电滤布用了这些日子,已经明显变黑;最上面的 HEPA 只脏了一点点(貌似照出来显得有点脏),不是这块 HEPA 太不靠谱,就是静电滤布的效果太好(应该是后者)。图上是我拆下来拍照的顺序,所以装配在风机上应该是 HEPA 在最下面,中间是静电滤布,最外面是初滤。需要注意的是 HEPA 和静电滤布都有方向,不要搞反。

为了让这个自制空净用起来舒服一些,还有不少细节需要打磨。比如垫脚。装配之后的效果是这样,正好容得下下面一根电源线拖来拖去。

还有风机毕竟比滤材大,为了让滤材可以稳当一些,把家里装修剩下的密封软胶带延风机口粘了一圈。

再用回形针加弹力带在外面固定一下,基本就成了。


这些细节无伤大雅,我也只是开自己的脑洞做成这个样子,仅供参考。成品空净省心也就在这些细节上。

目前为止,这台 DIY 空净已经可以工作了,不过需要手动控制。配感应器的话,看起来这家的东西口碑不错,配套的控制器也有。不过因为他们也是 DIY,产能实在感人,我到现在也没拿到东西。

看下如果都算进去,这台 DIY 空净到底花了多少钱:

  • 风机 360.76
  • HEPA 37.05
  • 静电滤布 90(这个是很大的一块,能换差不多 12 次)
  • 垫脚 7.8(还剩了好多)
  • 插头 5.0
  • 检测仪+控制器 351
总计 851.52。咋说呢,加上了检测仪之后,价格上的优势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,虽然如果只是手动版的话 500 就够了,还有几乎一整年的滤材,而且成品空净在这个价位上也基本没可能做到风量 390。

但是 DIY 空净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优势,那就是后续的想象空间。成品空净几乎是没可能改成新风机来用的。而这一台,配上移动空调窗户挡板,再加上检测仪和风机本身就分离,等到夏天来临的时候是非常可能改造成新风系统(感应器室内,风机室外)的。

唉,为啥当初装修的时候就没意识到新风系统的重要性呢。不过话说回来,我还是觉得总有一天,我们都不会再需要自己 DIY 这类东西。我觉得那一天应该不会太遥远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