沟通问题

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,最近想的比较多。于是总是想起这一些老话。

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出自《庄子》。当然,这话不是庄子说的,而是惠子问庄子的话。庄子的回答是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”沟通之难,不要说人与鱼,即使是人与人,说同种语言的人与人,说同种语言且年龄相仿的人与人之间,很多时候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。庄子是个聪明人,知道跨越鸿沟之难,于是又划了一道鸿沟作为回答,讨巧却不那么厚道。俗语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,“等你 xxx(可替换长大了、成家了、当爹了等等)才会知道”等等,莫不是同意的表达。

相比之下,孔老先生就厚道一些,儒家是入世的学问,自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。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’。”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。表达的就是沟通之难,不如噤声。不在其位,难以形成对称的信息。信息不对称,讨论就难有基础。鸡同鸭讲,对牛弹琴,倒算安全,倘若大家都年轻气盛,一言不合,拍案而起,立时就成了不和谐因素。老子讲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”,就是针砭此弊。所谓“贤”,俨然就是论坛里的某些“牛人”,深于资历(姑且),精于逻辑(一定),巧言如簧(通常),煽风点火(有意),挖了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水坑。

说到了老子,他的办法也是让大家不尚不争。仔细想想,这其实很难。祸从口出,水民没有相当的素质,绝难看严自己的嘴。老子其实是以提升水民素质作为出发点的。但很奇怪的是,老子的话通常都被理解成相反的意思。比如“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”这句常被人用来指摘老子提倡愚民,而“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”这四点,稍历风雨的人都知道还真不是一般战士所能企及。老子写了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”,又写了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,就差很直白的写一句“大智若愚”,于是就被愚民指摘愚民了千年。一部千字《道德经》,白纸黑字且长流于误读,何况其它。所以上世纪 80 年代末,“理解万岁”风行一时(此语出处未作详考,可以参考这里)。确实,如果有办法促进理解而减少不和谐因素,实在是值得喊万岁的事。

孔、老提倡的做法,古今中外,一直适用。比如“搁置争议,共同开发”,比如“shut up and move on xxx (可以替换 f**king、coding、working 等等)”,都是换了个说法而已。只是今天的人们似乎都比古人要笨。古人之间,只要提醒不争就行了。今天的人们,还得进一步说明,闭嘴之后,该干嘛干嘛去。

评论